年轻人再次踏上长征,将走向何方?

日期:2025-10-24 12:32 浏览:

参加游行的青年代表。 10月19日,300余名青年代表抵达延安市吴起县,参加第二次新时代青年游行“再走长征”,高举“走进吴起,走向胜利”的鲜红色标语。 九十年前,在同样的秋日里,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相信着光明,在南方甘肃的寒风中跋涉,在北方陕西的霜雪中扎根。站在陕西北部的大山里,回首望去,目光明亮,团队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刻下了一座精神丰碑。 第二届新时代青年徒步活动“重走长征”开始了。 “长征是宣言”:它让我们相信,它让我们看到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我军主力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变,进行长征。在此期间,他们穿越了11个州,翻越了18座高山,跨越了24条河流,走过了干旱的草原,攀登了雪山。此次行程大约为 25,000 英里。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会合。 长征期间,红军战士打了600多次战斗,攻克了700多个县城。红军损失营级以上干部430余人,击溃国民党数百个团。红军在陕西长征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指出,“长征结束了我们的胜利,打败了敌人”。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成就y。它不仅坚强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而且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长征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第二届新时代“重走长征”青年徒步活动于10月19日至21日在延安举行。这项活动就像一把钥匙,默默地打开了历史与现实对话的通道。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树平说:“我们开展延安新时代青年行、长征等活动,组织红色评书比赛,庆祝我们使用‘一级’革命文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着力加快文化强国建设。。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弘扬高地,推动长征精神世代传承、在三秦大地上生根发芽。 甘泉县五里桥有机农业 “长征是播种者”:在陕西播种斗争的种子 努力工作意味着回顾历史。 历经90年风风雨雨,长征精神早已融入陕北土壤。新时代,陕北人民牢固继承伟大党的建设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奋力踏上新时代长征,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徒步团成员到达陕北后,徒步走在中央红军经过的延安市甘泉县五里桥上,青年代表收获了第一名。以及在稻浪包围的田野中“把旱地变成稻田”的农业体验。他亲眼目睹了“一地千斤稻、百斤蟹,丰收翻倍”的丰硕成果。 2019年,延安市彻底告别绝对贫困。 2024年,延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867元和17705元。 登山队的队员们放眼望去,吴起县的山峦叠翠,草木如锦,风过之处,树木起伏,犹如色彩的波浪。站在山脊上眺望远方,山谷里长满了绿色植物,田野和山脊与色彩斑斓的森林相映成趣,偶尔有鸟儿在林间飞翔。延安市自称“溪流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25年时间退耕还林,改造了昔日的“黄土高原”。省份”变为“陕西北部省份和长江以南地区”。 徒步团成员瞻仰塔山等革命遗址。陕西省正在推动形成以“一路三线十二区多点”为基础、丰富而特色展示体系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片区)战略发展格局的实践。陕西省管理保护区、专题展示区、文化旅游综合区、传统利用区科学划分,形成点、线、面一体化的保护格局。 从退旱还田的农业模式,到黄土绿坡的生态蝶变,再到红根的系统保护。通过行走,年轻代表们明白了所谓的“播种者”绝不仅仅是在讲故事,而是精神之火他们让燎原之火继续燃烧,并让他们改变环境。 远足活动 “长征是一支宣传队”:赋能青年勇往直前 当长征斗争的果实挂在枝头时,另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充当照亮年轻人心灵的灯塔,让更多人坚定地确定自己继续经历历史的道路。 伴随着秋雨的泥土,青年们在延安市甘泉县阁老村前的山上爬、走、爬、冲锋……1935年11月上旬,毛泽东率领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在这座山上联合行军。穿越历史长河,新纪元向90年前在这里游行的年轻人致以最深切的哀悼。这时,你们不仅是徒步者,更是精神的继承者。 红色大秀《延安Y》的剧场里传来抽泣声。许多青年代表在演出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去,驻足反思、交流感受、拍照留念。这种情感共鸣,就是长征精神穿越时空的力量。 1935年11月5日,在一场特大暴风雪中,毛泽东面对300多名红军战士,发表了著名的《雪中讲话》。站在“雪中演讲”会场前,西安外国语大学青年代表徐伯伦感慨道:“重温长征,是了解这个时代历史的第一步。作为一名外语生,我想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的历史。” 新时代青年在革命旧地藏园参加思想政治专题学习班。西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君俊卓先生f邮电表示,面对当前挑战,新时代青年需要用“信仰”克服“承诺”的焦虑,用“奋斗”来拒绝“欺凌”心态,把“小我”融入“大我”,这一代人需要一步步走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长征之路。中华民族的复兴。年轻人再次踏上长征,将走向何方?这些发自肺腑的声音已经给出了一些答案。 团队成员一起唱“让我们唱响我们的祖国”。 然后他们看到了以下内容: 在吴起县的一个广场上,今年夏天遭受洪水侵袭的县城又恢复了往日的辉煌。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甘愿做出任何牺牲的人们,随着鼓点的节奏起舞,挥舞着彩扇,随着太阳鼓的节拍起舞。 塔山脚下,延河河畔“延安凌红帕演出团”的“小批评家”艾弗,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说出了“革命理想信念”、“坚定的话语”。 起点新闻客户端中的“云长征”互动问答小程序,让年轻网友了解长征历史、传承长征精神,并立即参与问答比赛。 当《颂祖国》的歌声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礼堂响起:“唱响你热爱的祖国”时,徒步活动圆满结束。如果你这样做了,从现在起你就会变得富有和强大。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前途一片光明……”青年代表们收拾好行囊,踏上了新的“长征”,以延安为新的“起点”。 那么,年轻人再次踏上长征,将走向何方?更完整的答案,就在于他新的“长征”之路上。 起点中文网记者 刘旺、何童、宋阳 石宝军点评 李卓然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