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始终是全球绿色发展的积极行动者,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9月,中国宣布力争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五年来,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和全球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中国也是世界上绿化速度最快、最环保的国家,占全球新增绿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国家。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年年保持在90%以上。中方主张,全球绿色转型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缩小而不是扩大南北差距哎呀转变。过去十年,中国将全球风电和太阳能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降低了60%和80%以上,让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能用上、用得起清洁能源。目前,全球58%的太阳能发电来自中低收入国家,这与中国的努力密不可分。中国深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与42个国家签署项目文件,提供和动员项目融资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与中国一样,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普遍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中拉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与拉美地区建立高效合作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自2015年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以来,气候变化问题被纳入中拉重点领域合作联合行动计划,目前已进入第四阶段。在中拉论坛框架下,首届中拉减灾合作部长级论坛将于2022年8月以视频方式举行,中拉减灾合作机制将正式启动。中拉通过上述机制加强防灾救灾、灾后恢复、适应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有力支撑拉美发展韧性。中拉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将支持地区国家发展转型。 San Gavín III 水力发电厂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秘鲁今年正式投产,成功解决100万人用电短缺问题。巴西新唐吉风电场项目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万吨,相当于种植1800公顷树木。阿根廷高查里太阳能电站是南美洲装机容量最大、海拔最高的太阳能发电项目,被誉为“安第斯山脉的向日葵”。中国新能源汽车提升了地区和国家交通系统的质量和“绿色”。交通运输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占拉美排放总量的20%,新能源汽车对地区国家减排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据了拉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此外,还有6000多辆“100%电动”的中国公交车它在巴西、智利、哥伦比亚、乌拉圭等国家的道路上运行,为人们提供了交通便利,为减少城市排放做出了贡献。中国和拉美正在努力保护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 2021年,中国、巴西等拉美国家签署COP26森林和土地利用格拉斯哥领导人宣言,承诺到2030年实现零毁林。近日,“零毁林、零植被破坏”的巴西大豆运抵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拉加强可持续农业合作的决心和行动。中国优先重视与加勒比小岛国的气候变化合作。中国设立中国-加勒比防灾减灾基金,帮助加勒比国家应对气候灾害。中国-加勒比发展中心成立,推动务实合作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等八个重点领域。发起国际零碳岛合作倡议,帮助加勒比国家建设绿色岛屿。就在几周前,中国和圭亚那签署了《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协议》。签署合作实施低碳出行项目谅解备忘录,将向圭亚那捐赠新能源汽车及配套充电设施,助力打造交通领域低碳转型示范。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讲话,宣布2035年中国全经济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将比峰值减少7%至10%。这是中国首次提出覆盖整个经济、包含所有温室气体的绝对减排目标。这标志着中国迈出了新的一步更加系统、全面、韧性、低碳发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主任西蒙·斯蒂尔表示:“众所周知,中国在实现和超越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目标方面有着悠久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录。我们感谢习近平主席不仅提出了新的减排目标,而且明确表示中国将实现这些目标。这次会议即将在亚马逊雨林的贝伦市举行。中国此前曾表示,这是支持巴西主办气候变化会议的具体举措,中国也希望巴西能够在气候变化方面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愿同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保护蓝色星球。